您的位置: 首页 > 资源共享 > 示范推广 > 正文

课堂随笔 ——张希

发布时间:2022-04-01    作者:    点击量:

吉林大学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23天了。

今天听课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位老师正在线上授课时,家里的小朋友忽然闯入了镜头。这位老师马上向同学们表达了歉意,并解释,疫情期间,授课之余,还要照顾同样封闭在家的孩子。同学们自然不会介意。这是一次师生间的有趣沟通,没影响教学效果,还让特殊时期的线上课堂多了些人情味。

这让我想起了读书时《高分子物理》任课老师,化学系汤心颐老师。汤老师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英文极好。课堂上的汤老师西服革履,很有风度。除了课堂教学,汤老师有时也会邀请同学们到他家里,围坐在书桌前,帮助我们将碎片化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系统化的认识。汤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消暑的黑加仑饮料--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到这种饮料,视为老师的一种鼓励。

实际上,教学的过程并不拘泥于任何一种空间或形式,可以是严肃的课堂,也可以是车间、农场等实践教学的场所,更可以是家中的书桌。西南联大的师生们没有因战火中断学业,新时代的师生们同样没有因为疫情停止教与学。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教与学的主体依然是人,师生间的互信互爱,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

坚持线上授课的老师们,同样是身处疫情防控中的普通市民,同样是孩子的父母,同样是老人的子女,需要承担起生活中的所有责任。能够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尽己所能地准备适合线上教学的课件,倾尽全力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使学校开课率几近100%,实属不易,令我敬重。如何为老师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给予老师们足够的关心,减轻老师们不必要的负担,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努力工作的方向。

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是吉大立校的根本。在校学生七万余人的办学规模,如果不能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将会是对国家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线上授课的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升。师生们在教学相长的同时,还进行了很多有趣的尝试。例如,将源自网络影视的弹幕,运用在不同类型的线上教学实践中,等等各种办法,都产生了很多微妙的效果。这些经验将为疫情过后的教学信息化建设积累经验。

在考古学院的课堂上,老师们会有意识地融入和科考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在夏商周考古中,老师会介绍与青铜冶炼有关的科技考古知识。在艺术学院的课堂上,学生们会主动帮助尚不那么熟悉信息化系统的老师播放影音视频,同样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让人不禁思考,对于专业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一时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部分老教师,学生助教是否也是一种探索尝试。凡此种种,观后让人充满希望。

我还在网上遇到了一位优秀的外语老师,发音标准,语速恰当,在与学生互动交流时,注意启发学生,慢慢引出正确答案。学生不仅由此学到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自信。略有遗憾的是,这位老师没有打开摄像头,缺少了些态势语言。也许是受限于网络条件和工作环境。但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尽量打开摄像头,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学校也应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为师生们提供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