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分享

工学本科教育教学督导之所见

时间:2025-01-13 点击:




 

 

   工学本科教育教学督导之所见


新一届工学部督导组任职以来,通过文献查阅,研读吉林大学督导章程,有经验的督导教师传授经验,工学部督导组督导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结合工学部各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深度研究本科教育教学理念、审核性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思想;通过参与学校、学院的教育教学督导活动,不断的从中汲取营养,挖掘学生获得学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并在教学督导中验证,不断地发现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评价-改进-再评价的机制,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效果。在工学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督导过程中,颇有感触,谨以此文与大家进行粗浅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履行制度、广督精导, 关注教学督导效率

工学部本科督导组深刻研读吉林大学督导工作指南,理解督导工作的宗旨和精髓,与学校和学院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督导工作中,针对工学部各学院专业基础必修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精度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汽车构造、材料加工)学生选课人数多、上课教师数量多的情况,采用多位教师同时线上听课的督导方式,利用90分钟的听课时间,考察多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思政等综合情况,详细记录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汇总,并在1-2周内与课程负责人沟通,并直接参与课程组的教学例会,与各位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在反馈教学问题时,只针对课程研讨,把问题提出来,课程组老师非常重视,并能积极投入研讨;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个人也会对号入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在研讨后的2-3周时间里,再次对该课程进行督导,教师教学有明显的改善;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网上听课提交次数,但对公共基础课的督导效果较好,可以大大提高督导效率,及时看到督导实效。

2.传播理念、赋能教学, 帮扶教师塑造能力

工学部本科督导组深知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旨,为了有效的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在督导过程中,工学部督导组向各位任课教学传播和解读“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育理念、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持续改进的质量观”的教育教学理念,确保任课教师明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关系联系;理解OBE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教学大纲本质,明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关系,课堂教学如何按着OBE教育教学理念设计并实施,如何开展课堂互动、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如何润物细无声的引入课程思政,提醒和帮助教师会讲思政故事、讲好思政故事、讲懂思政故事,引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和价值形成同向同行。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赋予教育教学督导的全过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3.追踪目标、评价达成, 探究教学问题症结

工学部督导组明晰和理解本学院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教学目标,并在教育教学督导过程坚持目标导向,在课堂巡课、试卷查阅等教学环节督导中,大家都非常关注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低的课程,与任课教师或课程组一起研讨,查找原因,发现症结。对没有进行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的任课教师,提供参考样例,通过学院教学副院长督促任课教师完成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帮助任课教师理解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联关系。通过分析结果,从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过程考核方式多方面探究问题的实质,深度挖掘改进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4.关注改进、强化实效,跟踪学生学习效果

工学部本科督导组经常参与任课教师或课程组的教学研讨,协助课程组教师建立并完善课程目标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通过跟踪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结果,针对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情感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建议和措施,希望教师在下一年度集体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教学督导跟踪检查,确认持续改进的实效性,有用性。通过评价→改进→再评价的机制,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得以推广并有所提高,改进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加强。

5.校院联动、督管互动,弘扬教学质量新篇章

工学部本科组密切与学院教学副院长、各系室教学主任和学院教务管理部门的联系,积极参与学院教学委员会的教学反馈,参与课程团队的教学研讨,参与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参与课程教学大纲撰写、教学目标确定、教案设计、出题阅卷等工作,定期深入学院,查看教学文件的存档、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和效果,查找存在问题,弘扬教学亮点,以点带面,持续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谱写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新篇章。

教学督导任重而道远,工学部本科督导组在本科教育教学督导过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助力工学部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undefined  

end  




供稿:工学部本科督导组  曲兴田、郭威、
        张连富、林学东、肖英奎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联系电话:0431-85167539

邮箱:jfzx@jlu.edu.cn

中心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