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科教学总体情况
本学期第七周至第九周(10月9日-10月29日),学校共开设课程2226门,5498门次,其中,必修课1150门、选修课1076门。授课教师3295人,上课学生39237人。


二、开展“吉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
为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准备工作,促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结合“吉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年”活动要求,学校继续开展“吉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活动包括“走进课堂听评课活动”“基层教学研讨活动”“教务工作面对面活动”三个版块。
质量提升月活动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和谐共融”的质量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聚焦课堂教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促进教学相长,提高育人水平,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共融的教学氛围。
三、产教融合 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10月25日,吉林大学“工科集群建设”人才培养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论坛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旨在推动产教融合,促进校企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双方建立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深度合作关系,进一步推进学校工科集群建设。全国36家工科领域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行业重点企业的相关领导、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代表参加论坛。论坛中学校向与会人员发放了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共计回收来自19家用人单位的22张有效问卷。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用人单位代表对所在企业中吉林大学毕业生工作总体表现满意度较高,认为吉林大学在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覆盖领域广泛、学术积累深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表现较好,专业技术与理论扎实,学习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用人单位代表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可进一步完善校企间产教融合、人才互派交流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培养及效果评估,鼓励创新创业及成果转化。
四、期中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报告
学生评价对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期末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比,期中评价更具互动性与及时性,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等,方便教师更好地把控授课进度,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是期末评价的有益补充。因此,教务处于本学期第八周、第九周开展期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
1.覆盖和参评情况
从评课率覆盖来看,本次期中教学质量评价覆盖2330门课程,课程覆盖率为98.81%,覆盖4085位教师,教师覆盖率为99.61%,基本实现全部覆盖。
从学生参评率来看,本学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评学生人次581937次,已评学生人次356408次,平均参评率61.25%。
2.总体评价结果
根据本次评价结果,校平均得分91.08分,标准差为2.81分,总体评价较高。教师得分分布如下表所示。

学校按照课程性质分类制定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针对理论课、体育课、实践课、实验课、思政课、校公选编制有针对性的评估问卷。不同类型课程评价得分如下表所示。
课程类型 |
得分 |
理论课 |
91.39 |
体育课 |
90.86 |
实践课 |
90.63 |
实验课 |
90.81 |
思政课 |
90.38 |
校公选 |
89.03 |
本次评价覆盖2019级至2023级共五个年级,不同年级学生平均得分如下表所示。
学生年级 |
评价人数 |
平均得分 |
2019级 |
152 |
93.71 |
2020级 |
4286 |
92.50 |
2021级 |
6760 |
92.12 |
2022级 |
6425 |
90.29 |
2023级 |
7095 |
90.00 |
本次评价共有5927个教学班参与,不同规模班级的数量占比与得分见下表。根据评价结果,小规模班级评价得分相对较高。
教学班规模 |
被评教学班数 |
占比(%) |
平均得分 |
30人及以下 |
2623 |
44.26 |
92.00 |
31-60人 |
1300 |
21.93 |
91.69 |
61-90人 |
708 |
11.95 |
91.19 |
91-120人 |
503 |
8.49 |
90.84 |
121人及以上 |
793 |
13.38 |
90.60 |
3.指标分析
本次评价中,理论课总体得分为91.39分,样本数为14056,根据各项指标得分,学校理论课在课程目标清晰度、师德师风、能力提升等方面受到了学生更多的认可,在素养提升和课程资源有效性方面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体育课总体得分为90.86分,根据指标得分,体育课在课程目标清晰度、师德师风方面受到了学生更多的认可,在能力提升方面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实验课总体得分为90.81分,实践课总体得分为90.63分,根据指标得分,学校实验、实践课程在目标清晰度、师德师风、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方面受到了学生更多的认可,实验资源及环境方面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思政课总体得分为90.38分。根据指标得分,思政课在课程目标清晰度、师德师风和情感传递方面受到了学生更多的认可,在课堂参与方面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思政课教师需要更加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
校公选课程总体得分为89.03分。根据指标得分,公选课在课程目标清晰度、课程内容联系实际方面受到了学生更多的认可,在考核方式和课程资源有效性方面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4.院系情况
学生评价得分前三名的学院是动物医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下表为各学部分数最高的学院。
学部 |
学院 |
人文学部 |
外国语学院 |
社科学部 |
经济学院 |
理学部 |
生命科学学院 |
工学部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信息学部 |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地学部 |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白求恩医学部 |
公共卫生学院 |
农学部 |
动物医学学院 |
学生参评率体现了学院评教工作的宣传效果,也反映出学生参与教学改进的主体意识。下表为本次评价中参评率前十名的学院。
学院 |
参评率(%) |
外国语学院 |
89.5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87.00% |
公共卫生学院 |
83.63% |
人工智能学院 |
82.93% |
公共外交学院 |
82.02% |
动物医学学院 |
76.70% |
通信工程学院 |
76.68% |
商学与管理学院 |
76.32% |
艺术学院 |
73.05% |
药学院 |
7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