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教师高效整合科技与信息资源,顺利实现数智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范式转变,并深入掌握数字化教学软件在课堂中的创新应用,9月11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第65期“数智赋能课程建设”教学工作坊活动。本次活动在中心校区鼎新图书馆八楼会议室举行,邀请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刘颖教授,以“数智化背景下教育理念与范式转型:重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为题,与30位来自不同学院的教师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徐琳教授主持。
刘颖教授回顾了我国高校课程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并引用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强调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性。她指出,数智课程作为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呈现出“知识图谱驱动的动态体系重构、AI赋能的个性化学习路径、问题导向的沉浸式教学场景、师生共生的知识生态体系、多模态智能评价机制、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范式”六大核心特征。她强调,知识图谱作为数智课程的核心工具,其建设包括知识点梳理、属性定义、关系构建和资源关联四个步骤。在设计过程中,要兼顾教师教学需求与学生认知特点,确保知识图谱既严谨又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教学流程的全链条优化。她特别倡导教师将真实问题与跨学科知识相融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综合任务,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刘颖教授通过现场演示,指导参会教师运用KIMI、XMIND等智能工具实现教材内容向可视化思维导图的转化,并逐步搭建知识图谱框架。同时,她展示了利用IMA、纳米AI等平台搭建个人知识库的实操路径,为教师提供了可直接复用的数字化教学工具。老师们积极投入实践,纷纷反馈通过此次工作坊掌握了多款高效AI工具的操作方法,对未来教学转型充满信心。他们表示将逐步推动教学模式从传统“师-生双主体”向“师-生-AI三主体”转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维度,全力培养适应智能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