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教学管理经验分享——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3-07-11    作者:    点击量:

近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相关学院,推出“本科教学管理经验分享”专栏。希望通过经验分享,能够促进学院间的学习交流,提升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水平,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以及融合式教学与教学创新,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本期分享人: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陈占国教授


我于2014年5月担任院长助理,2017年6月担任教学副院长。上任伊始,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括:(1)学风问题:一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考试违纪现象频发,结业生比例居高不下;(2)教风问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3)教学成果匮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深挖根源,采取积极措施,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

一、严抓考风促学风

学院为了严肃考风考纪,在提高监考酬金的同时,对监考老师提出严格要求,规范考场秩序,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巡考,学院督学全程巡考,除了加强考前诚信教育外,对发现的考试违纪事件如实上报、全院通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将新生研讨课与“全责班主任”制度紧密结合,班主任为所在班级讲授研讨课第一单元“大学——人生的新起点”,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四年对未来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新的人生目标,做好大学规划,端正学习态度,实现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的转变。并通过主题班会和组织班级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打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对于困难学生,进行谈心谈话,重点帮扶。

目前,学院学风良好,结业率显著下降,从2107年的8.5%下降到2020年的2.3%。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结业率有所回升,但低于5%。五年来,有7位同学荣获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或“自强自立大学生”称号, 1人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10人),1人荣获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本科生升学率超过50%。



二、以赛代练促教风

以青教赛为突破口,以赛代练,努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学院与学校同步,每两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要求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参赛,通过初赛和复赛选拔出优秀教师参加校赛。聘请院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校内的教学名师做评委,对所有参赛选手进行点评和指导,并聘请往届获奖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对所有进入院赛复赛和校赛的选手进行奖励。2017年以来,学院共举办3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参与人数116人次,共荣获校级以上教学比赛奖励26项,包括校级一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教指委举办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青教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三、教改项目重培育

针对学院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院设立了院级教改培育项目,给予学校教改项目同等的经费资助。学院教学委员会评审,对申报书提出修改意见,并提供教改项目申请书的范本做参考。只要获得校级以上教改项目,培育项目即可结题。

2017年以来,学院共获批校级以上教改项目36项,其中省级以上教改项目10项。老师参与教改项目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四、教材建设重布局

为了调动老师们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学院设立了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除了负责出版费之外,还提供丰厚的绩效奖励。对于具有吉大特色的核心课程重点布局,组织团队对多年未更新的自编教材进行重点修订,并帮助老师联系出版事宜,解决后顾之忧。

2018年,获批吉林大学“十三五”规划教材5部;2021年,入选吉林省首批高校重点教材1部;2022年,获批“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2部;2020年以来,出版教材7部。



五、课程建设重梯队

学院对8门主干基础课程梯队进行重点建设,优先选择教学效果优秀、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做课程负责人,并选择教学潜力好的青年教师进入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培养。鼓励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进行一流课程建设。

2018年以来,8门主干基础课程教学梯队中有4人荣获吉林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卓越奖,17人荣获优秀奖;获得校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16人次。建成吉林大学创新示范课程3门、吉林大学学科育人示范课程6门、国家精品课1门、省精品课2门,获批省金课建设项目1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支。

六、专业建设重积累

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调动专业负责人的积极性,不断修订培养方案,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有序安排教学培训,积极组织教学研讨。通过长期积累,教学成果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3个专业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2018年,在吉林省专业评估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评A类;2019年以来,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年以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二单位),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二等奖1项(第二单位)、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第二单位)、一等奖2项。


总之,经过多年努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已经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学院的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都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同时,人才培养优势也正在转化为学院的人才优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评选中,申报人在人才培养中的业绩占很大比重。目前学院有3位教师获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今年,又有2位老师参加了会评。这些老师均在学院的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助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