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相关学院,推出“本科教学管理经验分享”专栏。希望通过经验分享,能够促进学院间的学习交流,提升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水平,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以及融合式教学与教学创新,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本期分享人: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副院长马捷教授、副院长郭英彤教授
商学与管理学院自成立以来,完成了专业优化整合、2022版培养方案协调制定、基层教学组织重新构建、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协调一致等标志性工作,并在原商学院、原管理学院、商学与管理学院三套培养方案同时运行,线上线下教学频繁切换的复杂情况下,保障了学院教学工作零事故稳定运行,现将主要工作成果及教学管理经验分享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果
1.高效完成商学与管理学院本科专业整合优化工作
吉林大学原商学院与原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个专业重复建设,商管学院建立后,在一年内成功整合了原两个学院的6个重复专业,专业建设更为规范化;同时,专业优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性成绩,共获批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统筹协调完成培养方案整合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等6个重复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整合在较大困难,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组织重复专业双方的协商会议,聚焦人才培养,精简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压缩学时学分,同时还要保障教师的工作量,最终成功完成了六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整合,完成12个本科专业2022版培养方案的编制,并邀请各专业领域国内的著名教育专家,完成了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工作。
3.稳定高质完成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教学系是最重要的教学基层组织。商管学院制定了《商学与管理学院教学系设立调整工作方案》,并依据该方案,将原管理学院的9个系、原商学院的8个系重新整合调整为13个系,并以高支持率在干部年轻化的前提下完成了系领导选聘,建立了组织架构完整、执行力强、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教学基层组织。
4. 沟通协作进行课程团队及课程组建设
学院培养方案整合后,来自原管理学院和来自原商学院的教师讲同一门课程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院教学管理团队积极牵头组织建立课程组,组织来自两个学院的教师召开线上组会,充分研讨课程授课模式、考核模式、教材选用等具体问题,完成了20余门课程组建设工作。
5.保障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
全力保障新学院本科教学过程稳定运行,制定商管学院2022年招生大类和招生计划;论证统一了商管学院2022级专业分流方案,并顺利完成了专业分流工作;按照原管理学院和原商学院的管理制度分别完成了2019级学生推免工作和2021级学生专业分流工作;论证并制定2023年转专业工作实施细则,并分两批顺利完成2023年转专业工作;统一学院推免工作素质类项目加分方案;完成了原商学院和原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质性整合;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为学院本科教学秩序稳定、平稳运行、创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6.持续支持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工作
支持师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活动,2021-2022年,获得学校学科竞赛体系中的国家级赛事奖项4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7项,创新创业项目覆盖率近40%。
7.激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参与制定《商学与管理学院教师单位业绩津贴分配办法》及《商学与管理学院教学类成果培育计划执行办法(试行)》,一方面对每个年度教师取得的教学类成果进行奖励,一方面积极投入资金培育教学类成果项目。
二、教学管理经验分享
1.实事求是,以师生为本
在合院的复杂背景下,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实事求是分析工作背景,对原两个学院的实际情况予以充分重视,以师生教与学的切实需求为本,在保证新学院培养方案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过渡期特殊情况,实事求是做好教学管理决策。
2.深入调研,尊重教学规律
在2022培养方案整合、专业整合、制度体系建设、新学院新秩序建立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团队始终坚持深入调研,每一个制度的出台都经历多轮师生调研,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教学规律,规范工作流程和程序,所制定的招生计划、转专业、分流、推免等制度,取得了广大师生的理解和支持,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3.开拓创新,探索教改新路径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既要守成,又要创新。为了激励教师投身教学研究,产出高水平教学成果,制定实施“教学成果绩效激励办法”“商学与管理学院教学类成果培育计划执行办法(试行)”,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成果产出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