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工学部研究生重点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和“现代控制理论”专项督导反馈座谈会在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210会议室召开,工学部研究生督导专家和“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和“现代控制理论”4名任课教师参加,会议由工学部研究生督导组长杨庆芳教授主持。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和“现代控制理论”分别是汽车工程学院和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研究生的必修课,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对机械与车辆工程学科研究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非常重要。2024年秋季学期,在李杰教授的建议下,工学部研究生督导组对这两门课程进行全过程线下听课,5位督导教师分工协作,按照听课计划共线下听课40人次。在听课过程中,各位督导老师履职尽责,有的督导老师遇到出差等情况,彼此之间调换听课时间,保证听课计划的顺利执行。
反馈座谈会上,各位督导教师分别对课程教学的优势与亮点和进一步改进建议等方面和任课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督导组对课程授课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门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授课内容符合教学大纲,教学流程设计清晰,逻辑清楚,内容充实,授课教师坚持立德树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热情,重视课程思政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求知欲的学习氛围,学生出席率和抬头率均很高,遵守课堂纪律。
督导组从两门课程的目标与定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在课程的目标与定位方面,建议将现代控制的前沿领域介绍给研究生,使之理解基本思想并掌握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在工程应用与先进控制理论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研究生能正确地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课程内容方面,建议现代控制理论和工程应用并重,用生动鲜活的例子诠释复杂的控制理论,用教师的研究经历启发学生思考,使教学内容融入本专业的科学或工程案例。在课程教学方式方面,建议可以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课外阅读、利用MOOC资源、习题练习和研究型大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避免过分理论化,课程结合车辆或机械产品控制实际,设置多个相关控制专题研究。探索小班教学模式,以50人左右以下为宜,可以更好进行互动;探索课程考核机制,尝试平时表现+案例作业+多次考试的方式,避免考核单一的问题;在基本掌握现代控制理论主要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让研究生开展某一专题的研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授课教师汽车工程学院曲婷教授、王菲副教授和“现代控制理论”授课教师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黄玲涛副教授、宋世欣副教授结合督导组的反馈意见,分别就课程教学的思考和课程建设计划进行了发言。
督导组长杨庆芳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门课程专项督导工作是研究生教学督导的新探索,在课程优化改进方面提出了建议,在“督”的同时,起到了“导”的作用,课程督导和课程建设同向同行,共同打造一流研究生课程,提高工学研究生培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