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相关学院,推出“本科教学管理经验分享”专栏。希望通过经验分享,能够促进学院间的学习交流,提升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水平,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以及融合式教学与教学创新,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本期分享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房颖副教授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始建于1950年,现设有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西班牙语5个本科专业,共获批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1个国家重点建设特色专业、1个吉林省重点建设特色专业。
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有较好的积累和传承。自2021年以来,本科教学管理团队的日常工作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流程管理,保障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平稳运行;二是加强上传下达做到信息对称,实现教学组织内部的顺畅协作。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之外,学院着眼于各专业的内涵式发展,结合各专业优势实现教学工作的突破和升级,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鼓励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升级本科教学
积极鼓励学院教师进行教学相关研究,帮助教师培育教改项目,培育开发教材,奖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自2021年以来,学院教师发表教学相关论文6篇(其中国外期刊1篇);获得教学相关研究立项28项(其中省级一般项目4项、省级重点项目1项);获得吉林大学本科“十四五”教材建设立项2项,出版教材8部。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为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人才储备。

二、培育骨干教师,整合师资优势,增加教师成果产出
2021年以来,学院针对外语学科教学特点组织专场讲座3场,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100余人次,内容涉及“新文科”建设、“三进”工作、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等。学院教师团队综合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两年期间获评“吉林大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各类教学竞赛获奖17人次(其中国际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7项)。

三、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模式改革
学院大力推进线上课程建设和线上线下融合式课程建设。目前已建设上线慕课10余门次,课程制作精良,上线反馈效果较好。此外,获评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自2021年秋季学期,学院对日语、俄语、朝鲜语专业的12门课程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实践,有效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形式,增加了教学的实践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体系改革
夯实“大外语”理念下的外语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在多国别系列文化通识课程的基础上,2022版培养方案增加了《中国文化概论》《哲学入门》《国际关系概论》《中国文化传播实践》等课程,加深学生人文素养积淀,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增加区域国别学方面的专业教育课程比例,同时与东北亚学院等兄弟院系相关领域教师开展课程合作、开设课题研讨组,内容涵盖东北亚各目的语国家的诸多领域,加强跨学科交叉能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近两年引进海外优质课程3门次,授课教师均为国际知名学者;同时积极开展中外课程合作。课程国际化使他山之石成为外语学科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匹配度很高,为外语学科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和支撑。
3.教学手段改革
为保证外语学科的特色课程能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学院启动了“多语种笔译多媒体综训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多功能教室”建设项目,并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方案。目前,“多语种笔译多媒体综训实验室”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为外语学科的专业教学和特色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更迭升级,人才培养质量也在逐步提升。近两年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累计100余项(其中国际赛事获奖6项、国家级赛事获奖43项),大创项目立项83项,发表学术论文37篇,科研训练项目立项2项。
外国语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有较好的基础,结合学院特点,教学管理团队的工作重心在于培育教师团队和建设教学资源,工作目的在于为学院教学工作提供服务和为学院教学实践提供支持。外国语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尊重教学规律,不忘教育事业的初心,守住教育者的本分,为培养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外语人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