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相关学院,推出“本科教学管理经验分享”专栏。希望通过经验分享,能够促进学院间的学习交流,提升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水平,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以及融合式教学与教学创新,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本期分享人: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韩奇钢教授

聚焦“科学素养+工程能力”,打造新工科材料人才
培养新模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院已有近70年的历史,学院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及经济主战场,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积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的驱动下,初步形成了以“科学素养+工程能力”为双核心的材料类人才培养新模式。但是,仍然存在国家级教学成果较少、个别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在2020年12月我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以后,调整工作思路,转换工作方法,尝试做出了一些改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1.完善制度建设,实现教学管理工作常态化健康运行
在制度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修订与本科教学相关的一系列制度文件。一是修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教学督导专家、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在本科教学督导中的责任使命,通过日常听课、教学督导,督促教师高度重视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授课质量;二是制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结合教学督导专家日常听课、学生意见反馈等,表彰一批深耕于教学一线、教学能力与水平突出的优秀教师,充分利用榜样力量引导全院教师重视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本领;三是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班主任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将本科生日常管理与思政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职责。

在本科生学业管理方面,启动实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科研提升计划》,鼓励本科生以毕业论文撰写为契机,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提升学生科研能力,鼓励产出科研成果。此外,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匡教师“一对一”本科生培养计划》,设立“微课题”,同时配备唐匡体系教师“一对一”指导,鼓励学生通过“微课题”研究提前锁定未来科研方向。最后,以“双一流”学科建设“揭榜挂帅”为工作契机,全面规划、重点支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挑战赛等各类重要学科学术竞赛,为第六轮学科评估提前布局、做好准备。
2.抓好专业建设,深化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专业建设方面,以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揭榜挂帅”为发展契机,以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为主要抓手,深化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全院教师发布“揭榜挂帅”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指标,鼓励有能力的教师“揭榜”完成任务,并给予配套的经费支持。在课程建设方面,鼓励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创新示范课程、海外优质课程、精品在线课程、思政课程、双语课程、全英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等各类课程的建设工作,其中,由我院李芳菲教授负责的《材料工程基础》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我们收集材料学科课程思政相关资料与素材,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思政素材数据库,推动课程思政全面贯彻落实,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与学生日常管理、思政教育形成协同作用。与此同时,扎实推进教材建设工作。由我担任主编的《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实验教程》2本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并列入清华大学“十四五”规划教材;另有2本教材入选我校“十四五”规划教材。

我们始终坚持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引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目前,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2022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正式通过获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认证申请获得受理。
3.推进平台建设,突出“科学素养+工程能力”双核心培养理念与特色
学院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理工结合、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学科特色优势,学院坚持以科研优势带动教学提升,经过多年积累,提出“科学素养+工程能力”双核心素养培养新模式。基于以上培养理念与培养特色,我们着力打造并形成了“国际交流-产业合作-学科交叉-专业实践”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支撑平台。学院通过与曼彻斯特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高校签订学生联合培养协议,与英国剑桥大学等联合举办海外拓展、学术工作坊等活动,打造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在安徽铜陵建立产业合作基地,构筑产学研培养体系,打造人才培养产业合作平台;与汽车仿真、超硬材料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实现跨学科融通培养,打造学科交叉培养平台;与一汽铸造等联合建立专业实践平台58个,组织本科生开展有目标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打造专业实践平台。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划拨专用场地,引进专业设备,组建教师团队,开展相关教学项目开发与设计工作,不断完善校内本科实验教学条件,提升实验教学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促进本科实践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经过近2年的积累,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并于2022年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项目名称:“聚焦“科学+工程”双核心素养的材料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然而,我们也深知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关要过,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为培养和储备一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和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的领军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