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为了用好《概论》教材,使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最大效用,帮助教师把准吃透教材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10月18日,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南湖校区一楼多媒体会议室,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使用集体备课会。校党委副书记韩喜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钟新、院长吴宏政、副院长石瑛、副院长董树彬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师团队参加会议。
韩喜平书记就如何理解使用新版教材及如何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与参会教师做了深入探讨。他着重指出,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把握好《概论》教材的政治站位,把握好思政课的政治方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第二,思政课教师应坚持认真阅读教材,备课时找到有力的着眼点,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思考,找到蕴含于其中的学理、哲理和道理。第三,应强化理论思维,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将教材与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把中国实践及经验变成中国理论。第四,集体备课的三个重点在于,一是要及时掌握学生困惑在何处。二是理解教材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三是明确有哪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此外,强调思政课教师应在时代变化更替中理解理论创新的过程,为在座老师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基本遵循。

钟新书记主持会议,指出学校历来十分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及思政课程质量提升。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在严格遵循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把握课程和教材精神,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充分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受益终身。
教研室主任孙贺教授作为教材编写组专家成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这一专题与在会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指出针对这一专题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专题的总分结构,从先讲总体再分别展开的逻辑出发进行把握,要先讲清框架,再从地位作用、关键内容和具体对策等方面进行把握;二是讲课应面向现实的诉求,跟国家所处的发展方位结合起来;三是应具备大历史的视野观,将课程内容置于现代化、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理解教材内容;四是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注重对其科学性及内涵性的把握。五是授课时应注意对象化、分项化授课,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背景来进行备课与教学。
与会老师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表示积极践行上述要求,开展好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