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新入职教师树立正确职业观,助力新入职教师站好讲台,掌握必要的课堂教学技能,磨练教学基本功,4月10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继续开展2024年新入职教师培训第二阶段-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本模块聚焦于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邀请了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王聪慧教授、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冯波教授、动物科学学院陈璐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院长史册教授、吉林大学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韦军分别作报告,2024年新入职教师参加培训。

王聪慧教授以“课程资源建设与融合式教学”为题,围绕“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课程资源建设的内容与路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三部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讲授了如何智慧的利用和建设课程资源,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她分析了当今学生的特点,围绕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王聪慧教授结合《机械原理》课程建设过程,阐述了课程教学变革的目标和原因,课程资源建设的内容和具体路径,分享了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具体策略。她强调,资源是工具,不要被工具驾驭,而是要把工具驾驭到极致,希望大家智慧地利用和建设课程资源;秉持 "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 的核心理念,坚持理念认同下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

冯波教授以“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的常见问题及破解策略”为题,围绕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他提出,教学设计应该包含三个特征,即逻辑清晰、内容丰富、风格突出。为帮助教师们精准把握教学设计要点,冯波教授以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教学设计评分标准为标尺,从授课对象特点、学情细致分析、教学目标精准定位,到教学重难点的创新破解策略、教学资源的充分准备,再到知识点的精巧设计,逐一展开系统化讲解。他强调,评分标准不仅是竞赛的衡量准则,更是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的 “指南针”,建议大家对照标准逐条自查,抓住关键环节,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打磨教学设计方案,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陈璐教授以“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设计——教与评”为题,通过互动问答,系统阐释了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与内隐学习三种类型。深入解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逻辑与实施路径,指导新教师通过分组研讨、即时问答、实时投票及现场教学设计等多元形式,亲身从学生视角体验如何让课堂 “动” 起来 —— 让知识建构在真实任务中发生,让 “分析、评价、思考” 成为认知发展的核心引擎,让教学活动切实服务于学生未来社会角色的能力养成。参会教师积极参与情境模拟与方案共创,围绕面向未来的课堂互动机制、评价体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新教师提供了可迁移的设计框架,有效提升了新教师对 “教与评” 一体化的实践认知。

史册教授以“声音与教师魅力”为题,以极具感染力的授课方式,开启了一场关于声音与教师魅力的探索之旅。她指出,教师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相辅相成,而声音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更是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记。课程开场,史册教授引入电影《国王的演讲》片段,通过主人公从声音缺陷到魅力蜕变的故事,阐释了科学用嗓、艺术用声的重要意义。她提出 “以情带声” 理念,强调声音是情感的载体,能让教学更具温度。她详细讲解了 “内三”“外四” 法则:“内三” 涵盖内在语、情景再现、对象感,赋予声音思想深度;“外四” 包含语气、节奏、停连、重音,为声音增添变化与感染力。课堂上,她还指导新教师现场朗诵,通过理论与实操结合,让声音的魅力在教学中充分绽放。

韦军老师以“新入职教师PPT制作技术培训——AI技术+PPT制作技巧”为题,深入讲解了PPT设计的美学原理与逻辑构建,并结合经典与前沿的设计案例,展示了色彩在页面配色中的运用、视觉动线对内容呈现的引导等,为新教师们展示优质 PPT 背后的设计理念与呈现效果,让大家深刻理解美观与实用兼具的课件制作逻辑。实操演示环节,他以“人工智能AI APP及相关软件综合应用案例”为抓手,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蓝本,现场演示 AI 工具如何高效生成逻辑严密的 PPT 大纲,快速梳理知识脉络。结合 PPT 设计原则,展示如何巧妙地将文字、高清图片、数据图表进行融合,调整色彩搭配与页面布局,优化内容排版,让原本复杂的 PPT 制作流程变得清晰明了,助力新教师们掌握制作优质教学演示文稿的核心要领,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阶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前沿教育理念专题培训夯实理论基础,依托教学能力专项带领大家突破课堂设计瓶颈,借助青年教师教学示范课解码教学艺术精髓,通过微格教学实战化教学演练实现知行合一,期望通过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进一步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开创新教师教育事业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