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新时代本科教学创新研讨会暨第十一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东北地区海选活动在吉林大学成功举办

时间:2025-09-29 点击:

2025年9月26日,新时代本科教学创新研讨会暨第十一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东北地区海选活动在吉林大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来自全国38所高校的140余名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理论赋能、案例启发与协作共创,引导与会教师在沉浸中理解教学创新、在对话中凝聚共识,在实践中凝练创新方案。



 


理念引领


锚定教学创新的方向


“做有意义的教学创新”离不开对教育理念的深刻反思与共识。本次活动的前沿理念引领环节,正是从顶层设计出发,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与方向指引,引导大家回归“为何而教”的本源思考,超越表层的技巧堆砌,真正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层逻辑,从而锚定教学创新的方向与价值追求。在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医术教授的主持下,本次“前沿理念引领”环节正式拉开帷幕。




在活动伊始的致辞中,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然教授介绍了吉林大学的发展概况:“建校79年来,吉林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累计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已涌现37位两院院士和众多国家杰出青年,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张然教授指出,教学创新对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正与教育平台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教师作为教学创新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探索为教育现代化注入动能,但也面临在知识传授中强化能力培养、在规模化教育中实现因材施教等挑战。西浦大赛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汇聚全国智慧,深化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共同探索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题为《数智时代的人才与教育》的演讲中,从教育生态演进的角度,深入阐述了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内涵与发展方向。席酉民教授指出,当前世界充满不安、焦虑与混沌,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其核心任务已不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帮助人们学会适应这一复杂环境。基于此,教育必须进行新范式下的转型,起点是重新审视“什么是人才”——即明确未来人才应具备的素养结构与心智模式,为教育改革提供根本依据。



 


 

结合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席酉民教授进一步剖析了教育生态建设的意义:“教育须从‘知识传授’转向‘全人成长’,注重能力提升、人际合作与综合素养。未来教育应推动终身学习与学科融合,借助人工智能打破知识细分局限,实现跨学科整合。西交利物浦大学据此提出融合式教育,围绕行业需求重塑学习流程,构建校企社协同的‘生态式教育’模式。在人工智能快速提供知识的背景下,教育重点应转向心智构建、意识培养与知识判断力的提升。最终,教育将走向社会化、生态化,大学需重新定位自身职能,成为支持个体持续成长的重要生态节点。”


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教授以《教学创新中的“十个重新理解”》为主题,系统解读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深层内涵,“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应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而非局限于短期的知识传授或毕业要求。教师角色需要转变为支持学生理解社会、发现自我并成为自主学习者,课程设计也应整合目标、活动、场景、内容与考核五要素,突出真实项目与实践驱动。”


 


 

“教育的深层挑战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系统’,引导他们真正理解自我、发现内在兴趣。”以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产教融合实践为例,张晓军教授强调,“学生需在真实社会场景中探索实际问题,才能逐步明确兴趣、构建自我认知,并培养面向未来的幸福能力。”张晓军教授呼吁教师应从职业使命出发,超越外部评价与短期阻力,将创新视为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因此,西浦大赛正是希望构建这样的生态,通过促进教师间的深度交流,帮助每一位老师更清晰地理解自身使命,从而在教学创新实践中更自由、更轻松,更超脱,最终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革新。”


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评审标准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于桂兰教授则以《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为例,生动展示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实施与成效。




于桂兰教授系统介绍了课程中实施的三大团队学习项目:引领案例讨论、调查研究项目和模拟实践项目,“在案例讨论中,学生主导全班研讨,锻炼组织协调与互动引导能力;调查研究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选题到结项的全过程,培养其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劳动关系问题的能力;模拟实践项目则在仲裁与法院专家的现场指导下,基于真实案例开展协商、调解、仲裁等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实战应对能力与专业素养。通过高强度的项目训练,学生不仅完成了原以为‘不可能’的任务,也显著提升了综合能力与职业认同感。”


案例解析


从实践中汲取灵感


一线教师的探索成果为教学创新提供了生动示范。在理论赋能之后,本次活动进入由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内科教授迟宝荣老师和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盛基尧老师主持的“案例分享”环节。第十届西浦大赛获奖教师们分别结合各自课程实践,呈现了教学创新从理念到落地的具体路径,清晰地为与会者勾勒出从构思到落地的完整路径,从而切实解答“如何启动并有效推进教学创新”这一难题。”

undefined  
undefined  

(左图为迟宝荣老师,右图为盛基尧老师)

 


 

第十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吉林大学杜建时教授团队代表范明慧老师分享了《临床技能学》课程的创新实践,“历经十余年探索,该课程形成了可推广的‘三维度两贯穿’教学架构,构建了以系统化、模块化、情境化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并依托组织协同与多元评价作为支撑,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将职业素养培育贯穿全程,有效解决了学生能力建构不系统、综合应用不足与实战应对薄弱等问题,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临床岗位胜任力。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第十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大连交通大学赵诗宇老师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阐释了其游戏化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赵诗宇老师通过提供知识点线索、鼓励试错与证据整合,引导学生自主推导结论,“游戏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游戏的信任与创造性转化。兴趣不是教学的“点缀”,而是应对AI时代学习焦虑的核心——帮助学生回答“我是谁、要去哪里”的根本问题,让学习摆脱麻木与机械化,回归教育本真。”




第十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大连海事大学谭小芳老师,以“真场景、多迭代、深融合”为核心教学模式,依托项目制教学,结合生活化与专业化多维案例,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整合财务、市场、运筹、AI工具等多学科知识,在多次迭代中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学生从记账思维向战略决策能力转变。这一教学实践紧密契合新文科建设对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题探究


共绘教学创新行动方案


教学创新绝非闭门造车,本次“课题探究”环节搭建起一个高质量的互动平台,让教师基于真实场景,在跨校、跨学科的思维碰撞中,将所学理念与案例内化整合,最终协作设计出契合自身教学情境的创新方案。与会教师自由组队,从以下三个核心课题中选择其一进行深入探讨:


▪ 如何识别和设定高阶学习目标?

▪ 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以支撑高阶目标的达成?

▪ 如何设计课程考核方式以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各小组随后选定一个典型教学场景,围绕该场景梳理核心问题,并结合课题研讨成果,共同制定出成员的具体行动计划。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活动的尾声,在参赛咨询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大赛评审标准、申报流程等与组委会进行了深入交流,许多在研讨中萌生的创新思路,在这里找到了转化为参赛作品的清晰路径。

 


来源 丨 西浦ILEAD公众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联系电话:0431-85167539

邮箱:jfzx@jlu.edu.cn

中心公众号二维码